close
金融時報:誰還需要春晚?
對中國人來說,春晚更像是一個儀式,哪怕這個形式化要進行到底,也唯有春晚。時代變遷下,春晚的直播屏幕前,小朋友在刷平板,大人在刷手機,老人體驗著新時代的怪異團聚氣氛,但至少一傢人都還在一起。
網易娛樂2月10日報道 據英國《金融時報》中文網 點開各大門戶網站的娛樂頭條,突然開始替追春晚的記者操心,誰主持,誰壓軸,誰零點,誰上誰下,觀眾們已經不是那麼關心,誰還關心你寫的花邊八卦?
上世紀的大年夜前,春晚的神秘不亞於中國的鄰居。春晚的大鍋裡悶的是土豆還是鮑魚,最終要等到“中央電視臺中央電視臺”,這兩聲標志性的復讀式播報開始,一點點的揭蓋兒。
“噢,誰誰,哇,今年請來瞭香港的誰誰誰。”盡管彼時的節目早已錄制,但得益於那會手機的小名還叫大哥大,網絡微博還存在科幻世界裡。對於絕大多數的國人來說,這一夜的春晚,更多的是把一年的辛苦,揉碎在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傢庭溫馨中,進行一場“當回爺”的娛樂性圍觀。
神秘的過程,神秘的導演,還有神一般距離遙遠高不可攀的明星,都造成曾經的春晚充滿瞭未知的期待,有著神一樣的賣點。
即使如今你知道瞭,昔日的春晚是放一張圓桌,坐幾個人,拿話筒的明星張張嘴,後臺的張三摁開關,也絕不影響在娛樂節目大匱乏的那些年,我們追過的春晚比三十兒的燉肉還香甜。
上世紀的八九十年代,電視很小,21寸已是土豪機,彩色的是鑲金邊土豪機。節目少,信號差,我們村傢傢戶戶的院子裡豎著七八米高的信號桿,頂端捆著造型各異的接收器,春晚期間,一旦屏幕雪花跳動,就得派出一人轉動信號桿,滿天找信號。
彼時,哪個地方電視臺也沒有能力像央視一樣振臂一揮就能籠絡各路明星。明星和群眾之間的壕溝比根號3開方還要長,狗仔這倆字還沒從字典裡談上對象,你總覺得明星是供在神龕上,不食人間煙火,從雜志裡摳個小像都倍覺珍惜。
現在呢?
明星們的八卦段子滿天飛,恨不得天天上頭條,點點鼠標能看到明星挖鼻孔摳牙齒,被狗仔擊落人間,屏保桌面想讓誰沖你笑就讓誰。至於誰去春晚,什麼時候看不是看?
東北亂燉般的春晚,要滿足民族、年齡、性別、喜好不同的胃口,大面積撒網的目的絕不是全民娛樂,而是廣告標王大佬們的晚餐。
和廣告一樣深入人心的,還有主持、演員的服裝和發型。美國商標註冊流程郭富城隻是出場幾分鐘,舞動的蘑菇頭,就好像噴入莊稼地的除草劑一樣,一個春節過後,我全班同學不分男女不分長短,全變成瞭個頭不一的蘑菇山寨版。
曾經的電視機,除瞭播新聞聯播還播地方新聞聯播,除瞭播天氣預報,還播地方天氣預報。如今呢,娛樂節目花樣百般,別說明星,明星的老婆,明星的孩子,明星傢的小強都能看到,明星們坐在鏡頭前,唯恐你不關註他的生活。你還對著電視說,快到碗裡來?
春晚上群魔亂舞的歌舞類節目,走馬燈式亮相的二三線客串,怎麼吃都是那個味兒:導演從演藝的鍋裡撈一勺,撿吧撿吧湊一桌菜。除瞭趙氏的小品盤踞多年,其他人統稱為變臉。
看明星隻是春晚多棱鏡的一面。
小品作為純國產不出口的產物,引領的是新語言的潮流。每年春晚過後,一大波帶著春晚烙印的流行語襲來:我可想死你們啦;穿上馬甲我也認識你;公雞中的戰鬥機……
看或者不看,都無法抵擋從網絡聊天到微博亂轉的驚鴻一掃,有那麼幾句必須印象深刻,不然開工回到格子間,沒有瞭談資你得多失落?
春晚的下坡路,有點類似“4”之後的iPhone,每次的新品面市,驚喜差那麼幾分,卻忍不住摸口袋。春晚的導演們憋的腦袋大脖子粗,也做不回社會主義大食堂時期的夥夫。因為食客們的味蕾被紛繁的世界所誘惑,奇妙的是,流失的觀眾並不影響春晚的鍍金效果。對少數渴望這個舞臺的人來說,春晚這一池子鍍金水,稍微洗刷刷就能金燦燦。保證上臺者在接下來的一年甚至多年裡,賺的缽滿盆滿。這個屢試不爽的點金棒,任憑春晚如何的沒落和遭美國商標登記流程罵,都長盛不衰。
對於中國人而言,回傢過年和看春晚之間劃著約等號。在這個象征著大團結和大聯歡,甚至帶著一絲莫名的政治味道的的節目前,所有的傢人聚在一起,小朋友、老人傢都有的看,這是鬥地主和剝花生不能解決的。對中國人來說,春晚更像是一個儀式,哪怕這個形式化要進行到底,也唯有春晚。時代變遷下,春晚的直播屏幕前,小朋友在刷平板,大人在刷手機,老人體驗著新時代的怪異團聚氣氛,但至少一傢人都還在一起。
(作者:英國《金融時報》中文網撰稿人白雲)
本文美國商標類別來源:網易娛樂
責任編輯:王曉易_NE0011
對中國人來說,春晚更像是一個儀式,哪怕這個形式化要進行到底,也唯有春晚。時代變遷下,春晚的直播屏幕前,小朋友在刷平板,大人在刷手機,老人體驗著新時代的怪異團聚氣氛,但至少一傢人都還在一起。
網易娛樂2月10日報道 據英國《金融時報》中文網 點開各大門戶網站的娛樂頭條,突然開始替追春晚的記者操心,誰主持,誰壓軸,誰零點,誰上誰下,觀眾們已經不是那麼關心,誰還關心你寫的花邊八卦?
上世紀的大年夜前,春晚的神秘不亞於中國的鄰居。春晚的大鍋裡悶的是土豆還是鮑魚,最終要等到“中央電視臺中央電視臺”,這兩聲標志性的復讀式播報開始,一點點的揭蓋兒。
“噢,誰誰,哇,今年請來瞭香港的誰誰誰。”盡管彼時的節目早已錄制,但得益於那會手機的小名還叫大哥大,網絡微博還存在科幻世界裡。對於絕大多數的國人來說,這一夜的春晚,更多的是把一年的辛苦,揉碎在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傢庭溫馨中,進行一場“當回爺”的娛樂性圍觀。
神秘的過程,神秘的導演,還有神一般距離遙遠高不可攀的明星,都造成曾經的春晚充滿瞭未知的期待,有著神一樣的賣點。
即使如今你知道瞭,昔日的春晚是放一張圓桌,坐幾個人,拿話筒的明星張張嘴,後臺的張三摁開關,也絕不影響在娛樂節目大匱乏的那些年,我們追過的春晚比三十兒的燉肉還香甜。
上世紀的八九十年代,電視很小,21寸已是土豪機,彩色的是鑲金邊土豪機。節目少,信號差,我們村傢傢戶戶的院子裡豎著七八米高的信號桿,頂端捆著造型各異的接收器,春晚期間,一旦屏幕雪花跳動,就得派出一人轉動信號桿,滿天找信號。
彼時,哪個地方電視臺也沒有能力像央視一樣振臂一揮就能籠絡各路明星。明星和群眾之間的壕溝比根號3開方還要長,狗仔這倆字還沒從字典裡談上對象,你總覺得明星是供在神龕上,不食人間煙火,從雜志裡摳個小像都倍覺珍惜。
現在呢?
明星們的八卦段子滿天飛,恨不得天天上頭條,點點鼠標能看到明星挖鼻孔摳牙齒,被狗仔擊落人間,屏保桌面想讓誰沖你笑就讓誰。至於誰去春晚,什麼時候看不是看?
東北亂燉般的春晚,要滿足民族、年齡、性別、喜好不同的胃口,大面積撒網的目的絕不是全民娛樂,而是廣告標王大佬們的晚餐。
和廣告一樣深入人心的,還有主持、演員的服裝和發型。美國商標註冊流程郭富城隻是出場幾分鐘,舞動的蘑菇頭,就好像噴入莊稼地的除草劑一樣,一個春節過後,我全班同學不分男女不分長短,全變成瞭個頭不一的蘑菇山寨版。
曾經的電視機,除瞭播新聞聯播還播地方新聞聯播,除瞭播天氣預報,還播地方天氣預報。如今呢,娛樂節目花樣百般,別說明星,明星的老婆,明星的孩子,明星傢的小強都能看到,明星們坐在鏡頭前,唯恐你不關註他的生活。你還對著電視說,快到碗裡來?
春晚上群魔亂舞的歌舞類節目,走馬燈式亮相的二三線客串,怎麼吃都是那個味兒:導演從演藝的鍋裡撈一勺,撿吧撿吧湊一桌菜。除瞭趙氏的小品盤踞多年,其他人統稱為變臉。
看明星隻是春晚多棱鏡的一面。
小品作為純國產不出口的產物,引領的是新語言的潮流。每年春晚過後,一大波帶著春晚烙印的流行語襲來:我可想死你們啦;穿上馬甲我也認識你;公雞中的戰鬥機……
看或者不看,都無法抵擋從網絡聊天到微博亂轉的驚鴻一掃,有那麼幾句必須印象深刻,不然開工回到格子間,沒有瞭談資你得多失落?
春晚的下坡路,有點類似“4”之後的iPhone,每次的新品面市,驚喜差那麼幾分,卻忍不住摸口袋。春晚的導演們憋的腦袋大脖子粗,也做不回社會主義大食堂時期的夥夫。因為食客們的味蕾被紛繁的世界所誘惑,奇妙的是,流失的觀眾並不影響春晚的鍍金效果。對少數渴望這個舞臺的人來說,春晚這一池子鍍金水,稍微洗刷刷就能金燦燦。保證上臺者在接下來的一年甚至多年裡,賺的缽滿盆滿。這個屢試不爽的點金棒,任憑春晚如何的沒落和遭美國商標登記流程罵,都長盛不衰。
對於中國人而言,回傢過年和看春晚之間劃著約等號。在這個象征著大團結和大聯歡,甚至帶著一絲莫名的政治味道的的節目前,所有的傢人聚在一起,小朋友、老人傢都有的看,這是鬥地主和剝花生不能解決的。對中國人來說,春晚更像是一個儀式,哪怕這個形式化要進行到底,也唯有春晚。時代變遷下,春晚的直播屏幕前,小朋友在刷平板,大人在刷手機,老人體驗著新時代的怪異團聚氣氛,但至少一傢人都還在一起。
(作者:英國《金融時報》中文網撰稿人白雲)
本文美國商標類別來源:網易娛樂
責任編輯:王曉易_NE0011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